國材研究院零碳光伏裝配化體系助力全球首個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試驗平臺竣工
近日,由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參與,國材(北京)建筑科學研究院設計,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湖南院承建的全球首個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臺——常德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臺正式竣工。
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下屬的國材(北京)建筑科學研究院承接了該項目中離網試驗別墅區的建設,運用自主研發的新型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體系與光伏離網儲能全套系統相結合,為實驗平臺提供了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解決方案。離網別墅區的每棟建筑均結合光伏發電儲能技術,平均每棟房屋配備5000瓦光伏發電設備以及儲能設備,按照每天近4小時的有效日照計算,每天可產生24度電供日常使用,相當于每棟單體建筑每年節能減排量可達5.1噸左右。
國材研究院為該項目設計了兩種戶型,分別為154㎡的四室三廳兩衛,以及220㎡的五室三廳三衛。建筑主體結構采用矩形管框架體系,安裝快捷且無需現場焊接,是國內首個僅用螺栓實現了矩形管梁柱、梁梁剛性連接的結構體系。圍護三板體系整合了建材行業內技術性能優越的材料,創新突破安裝形式,如內嵌式墻體,獨創式連接卡件等使建筑整體的安全性、舒適性都優于國家標準。
該試驗平臺項目位于湖南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依托中科院技術成果,集電化學儲能、氫儲能、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以及燃氣發電等多電源融合技術于一體,是全球首個能夠完成對百兆瓦級儲能和多能互補微電網進行試驗驗證的平臺。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稅收6億元,帶動常德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該項目的亮點在于,園區中的離網別墅區全部使用了鋼結構鑲嵌式綠色節能建筑體系(簡稱 BTS 體系)是 由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自主研發的鋼結構與鑲嵌式 組合墻體緊密結合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該體系顛 覆了傳統鋼結構的連接形式,引領了中國裝配式建筑 行業發展的趨勢。 主體結構采用矩形管框架體系,安裝快捷且無需現場 焊接,是國內首個僅用螺栓實現了矩形管梁柱、梁梁剛性連接的結構體系。
①更快捷
所有構件重量、尺寸、包裝均科學設計,復合集裝箱運輸,人工搬運。三人一天即可完成一棟房屋主體結構的安裝;H型鋼框架體系及冷彎薄壁體系完成一套房屋的主體結構均為三天左右。
②更節省
2層建筑用鋼量約為35KG/㎡,相較H型鋼鋼框架體系二層用鋼量約為45KG/㎡,相對于用鋼量持平的冷彎薄壁體系,無需做條形基礎,獨立基礎即可滿足,節約了基礎造價。
③更安全
全矩形管結構整體穩定性更好,相比于H型鋼,沒有強弱軸,整體可以抵抗11級暴風,抗震設防烈度8度以上。
④更耐用
所有構件全鍍鋅,鍍鋅含量在200g/㎡以上,材料厚度是冷彎薄壁體系的五倍。矩形管框架體系的鋼結構整體被圍護材料包裹,結構使用壽命可在百年以上。
在我國全面落實碳中和目標、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背景下,國材建筑科學研究院期待與各單位平臺合作,在提供優質的裝配式建筑產品的同時,繼續提高和研發新技術,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號召,參與更多的新型示范性項目,為我國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